学历教育

合作院校

网络教育

当前位置:教育院校>网络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干,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前身北京工业学院发源于1940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截止2013年12月31日,该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8674人,其中本科生14774人,硕士生7959人,博士生3250人。[1]  学校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珠海校区和秦皇岛分校;设有19个专业学院和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珠海学院。

2012年,学校首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100强”和“世界大学500强”,在入选的19所中国高校中名列第13位。

创立初期

1939年5月,中共中央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0年1月,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

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

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华北大学工学院时期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

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时期

(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

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

1952年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方针任务》的文件,决定北京工业学院“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并使之成为中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采矿系、冶金系)整编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学科)整编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整编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11月 北京工业学院整编为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及教师学生。

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1年7月 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整编为太原机械学院(即华北工学院,已更名为中北大学);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领导。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时期

1988年4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校园风光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

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科研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如2008年、2009年科技总经费连续突破10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和学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完成的纯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制,被评选选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2006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装备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种装备的设计和研制。

2011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三大检索论文达到80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2500篇,比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总篇数增加了18%。[3]  2006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4539项,授权专利1526项。2012年中,学校专利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利申请首次突破了1000项,达到1108项,授权数首次突破400项,达到464项。[4]  学校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8项。[5]

2013年,全校SCI收录论文达到935篇,EI收录论文1331篇。在SCI收录论文方面,2013年SCI收录论文数量是2010年的1.6倍。2013年北理工化学学院曲良体教授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的论文“Nitrogen-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with Oxygen-Rich Functional Groups”荣获2012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是该校首次获此殊荣;管理与经济学院胡瑞法教授的论文《Patents and Chin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接收并发表。这是作者继2012年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之后,第三次在该刊发表论文。[6]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5 项,其中由该校牵头的《高速交会目标相对定位测量技术》项目获得了代表发明与创造最高水平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2013年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一;同时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牵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6项。[6]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自然基金申报工作共获批项目191项,获批经费1.47亿元,达到2010年的2.47倍,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量创历史新高。